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库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又称基因库。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
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库址选择:
一般要求:
①邻近农业科研单位,并有适量的耕地,以便进行育种;
②气温稳定、湿度低、绿化条件好,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③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且易排除雨水;
④交通方便,水电供应可靠,位于污染源的上游或上风向;
⑤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品种资源库,库址要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强振源,以保障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靠。
库房的建筑、设施 种质资源库由贮藏室和辅助用房(包括临时库、精选室、干燥间和干燥工作室、发芽室、卡片间等)组成。
贮藏室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①保持低温、干燥环境。为阻止外界热气流、水蒸汽侵入贮藏室而影响室内温、湿度的相对稳定性,贮藏室的围护结构(地面、墙体、顶棚)应设置隔气层和绝热层,并使两者紧密连接,防止出现冷桥。贮藏室平面宜设计成方形,每间面积宜控制在20~50平方米。面积过大,温、湿度不易控制;面积过小,则人体的散热也会引起温、湿度变化。当贮藏室有两种以上温、湿度要求时,可采用“回”字形套间作法,即短期贮藏室在外层,中期贮藏室在中层,长期贮藏室包在内层,以缩小贮藏室内外的温、湿度差,提高隔热、防湿性能,从而节省能耗。贮藏室的位置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②防止地下土壤冻胀引起破坏作用。当贮藏室温度低于 0℃、地基土为冻胀性土时,土壤中的水分冻结会产生冻胀破坏力,严重时能使墙、柱的基础抬起,造成结构破坏。为此,应在地坪下设置绝热层和隔气层,并需采用通风加热或通热油管加热等方法,提高土温,防止土壤冻胀。
③防止热湿交换时产生的破坏作用。开启贮藏室外门时,室内外空气进行热湿交换,极易引起室内墙壁表面产生凝结水或冰霜。为此,应选择防水性、抗冻性强的建筑材料,并应在出入口设置缓冲间。
辅助用房建筑中的干燥间和干燥工作室以及发芽室在建筑上也有特殊要求。种子在贮藏前,需要在干燥间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种子含水量。干燥种子有两种方式:①干燥间方式,干燥间温度+15℃左右、相对湿度15%左右,此种干燥方法对种子破坏程度极小。②烘干方式,烘干种子的温度因作物种类而异,谷类作物一般为35℃±5℃。在采用干燥箱烘干种子时可不设干燥间,而将干燥箱布置在干燥工作室内。干燥工作室的温度一般为20℃,相对湿度为30%左右,其围护结构应采取绝热和隔气措施。为检查种子的发芽力,每隔5~10年要将种子在发芽室进行发芽试验。恒温发芽温度为20℃;变温发芽即在一昼夜内采用不同温度处理,一般是在20℃下处理16~18小时,30℃下处理6~8小时,温度的转变应在15~20分钟内完成。发芽室内的空气湿度宜控制在90~95%。墙壁和顶棚应是一个封闭的防潮层,防止室内的高湿气体渗入围护结构。